花木植物谈

麦冬种植(麦冬种植条件)

2024-07-12 09:22:25221
麦冬种植?栽种前再浅耕1次,整平耙细,做宽1.3米的平畦,畦沟宽4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那么,麦冬种植?一起来了解下吧。

麦冬种植(麦冬种植条件)

麦冬种植时间和方法

1、种苗

麦冬的繁殖一般采用分株繁殖,选株时要选择健壮的植株,然后将其须根斩下,分成单株,剪去残留须根,然后就可以栽种了,时间不能过久了,将株放在清水里吸收一下水分再插在松土里面,然后进行覆土,最后将其放在阴凉的地方,每天浇一次水即可。

2、栽种

栽种选择在非雨天进行,采用开沟条栽,现在沟里面施加稀薄猪粪水,然后栽苗,一丛栽3株,栽完就覆土,压实,将苗株固定。

3、间作

麦冬的主产区都采用间作的方式,在春夏种玉米,每隔五行麦冬间种植一行玉米,在麦冬生长使其一般不间种作物,以免影响到麦冬的产量。

4、中耕除草

在栽苗半个月的时候就要进行一次除草下半年直到十月份都要每个月除一次草,因为这段时间杂草长的疯狂。

5、灌溉

在夏季天气一热起来水分量的蒸发非常大,所以要及时给作物补充水分,冬季很容易干旱,也要进行灌溉,夏季多雨天要积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水分堆积而烂根,产生病虫害等,影响到麦冬的生长。

6、病害

黑斑病:这是一种以真菌进行传播的病菌,它危害麦冬的叶片,一般寄生在麦冬的叶片上等到次年的四月份就开始活动,使植株发病,叶片都会枯死,我们可以撒上草木灰,然后使用波尔多液和代森铵可湿性粉剂进行浸苗和喷洒。

根结线虫病:这是一种危害根部的疾病,有条件的可以水旱轮作,选用抗病的健康苗,对土壤进行消毒。

7、虫害

虫害一般有蛴螬、蝼蛄以及地老虎和金针虫这几种,都是危害根茎的虫,采取和水稻进行轮作来防治,使用农药喷洒。

扩展资料:

一、产地环境

麦冬原产地还是在中国,在我国的广西、广东、福建等多个地方,这也跟麦冬适应的生长环境和海拔高度有关,主要广东省地区好像多一点,一般麦冬喜欢定居生长在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下的山坡草丛或者一些阴湿的地方,比较贴近在有水源的潮湿地带。

二、选地整地

麦冬种植的土壤要选择肥沃湿润和排水性好的土,麦冬的地不能连坐,如果该地之前种了作物的话就要进行整地,然后将土壤做细碎平整,然后加堆肥,也可以使用磷酸钙。

参考资料:麦冬种植技术-百度百科

麦冬种植技术及亩收益

麦冬,主要采用分株繁殖;结合收获麦冬,随收随种。麦冬因各地栽培年限不同,收获时间也有所不同。一般在栽后第3年、或第4年的4月下旬~5月上旬收获。

麦冬喜温暖湿润,降雨充沛的气候条件,才能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气温15~25℃,低于0℃或高于35℃停止生长,生长过程中需水量大,要求光照充足;尤其是块根膨大期,光照充足才能促进块根的膨大。

麦冬种植亩产经济效益

栽前须深翻土壤,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肥或厩肥1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栽种前再浅耕1次,整平耙细,做宽1.3米的平畦,畦沟宽4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

结合收获麦冬随收随种。选晴天傍晚或阴天栽种,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5-20厘米横向开沟,深5厘米左右,按株距8-10厘米栽苗3株。不能栽得过深或过浅。过深,难于发苗,且易产生高脚苗,产量低;过浅,根露在外面,易晒死或倒伏,影响成活率。将种苗垂直紧靠沟壁栽下,使根部垂直,不得弯曲,否则靠沟壁处不易发根。栽后覆土、压紧,使根部与土壤密接,再用双脚夹苗踩实,使苗株直立稳固。栽后立即浇1次定根水,以利早发新根。麦冬栽后约15天返青,发现死苗及时拔除,选阴天或傍晚补种。栽后15天须松土除草1次,以后选晴天每隔1个月或半个月除草1次,促进幼苗早分蘖,多发根。10月以后,宜浅松土,勿伤须根。麦冬植株矮小,应做到田间无杂草,避免草荒。

麦冬喜肥,合理追肥氮、磷、钾是麦冬增产的关键。一般每年追肥3次,第1次在7月,每亩施入人畜粪水2500公斤、腐熟饼肥50公斤;第2次在8月上旬,每亩追施入畜粪水3000公斤、腐熟饼肥80公斤、灶灰150公斤;第3次在11月上旬,每亩追施入畜粪水3000公斤、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以促进块根生长肥大。

麦冬生长期需水量较大,立夏后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大,应及时灌水。冬春若遇干旱天气,立春前灌水1-2次,以促进块根生长发育。

麦冬喜阴湿环境,种植时可实行间作。夏、秋季以间作玉米为好,可减少强烈目光的直射,有利于麦冬生长;冬春季有些地方间作大蒜,但此时正值麦冬地下茎膨大发育期,一般不间作为好麦冬于栽后第2年或第3年的4月上中旬收获。选晴天先用犁翻耕土壤25厘米,使麦冬翻出,抖去泥土,切下块根和须根,分别放箩筐内,置流水中用脚踩搓淘净泥沙。将洗净的麦冬摊放在晒席或晒场上暴晒,干后再用手轻轻揉搓,再出晒,如此反复几次,直至搓掉须根,用筛子筛去杂质即成。若遇阴雨天,可用40℃-50℃文火烘10-20小时,取出放几天,再烘至全干,筛去杂质即成商品。一般可亩产干麦冬150公斤左右,高产时达250公斤。麦冬以粒大而长、形似棱状、肉实色黄白者为佳。

麦冬种植技术新手必看

一、选地整地宜选择疏松、肥沃、湿润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也可选坡地栽培。麦冬忌连作。当前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整地。翻耕20-25厘米,并多次耕耙,做到疏松、细碎、平整。四川产区一般不作畦,如田块面积过大,土面不平,可分筑小土埂,以便排灌。浙江产区作成平畦,畦宽1.5-1.7米,沟宽40厘米。在整地时施足底肥,一般每亩用堆肥1500-2000公斤,也可用过磷酸钙50-70公斤或施厩肥1000-1500公斤,栽种时撒入沟中,也可于整地时撒入土中。二、种植方法1、种苗准备和处理麦冬用分株繁殖。四川于清明前后,浙江于立夏至芒种,在挖麦冬时,选择颜色深绿、健壮的植株,斩下块根和须根,分成单株,剪去残留须根,切去部分茎基(以根茎断面出现白心、叶片不散开为度),立即栽种。如不能及时栽种,则须"养苗",把苗子的茎基,放清水里浸泡一下,使之吸足水份,然后相并竖立,放在阴凉处已挖好的松土上,周围覆土保存。如气温过高,可每天或隔天浇水1次。养苗时间不超过7天。2、栽种四川于4月,浙江于5月,选晴天或阴天进行。四川采取开沟条栽,行距15厘米左右,深5厘米左右。先在沟内施入稀薄猪粪水,然后按株距6-9厘米栽苗,每丛3株,栽后覆土,压紧,踏实,使苗株直立稳固,做到地平苗正。浙江采取穴栽,穴深3-5厘米,按行距25厘米,株距15厘米,每穴栽苗9-10株。盖没基部,压实。三、田间管理1、间作麦冬需要阴湿的环境,主产区都实行间作。四川通常在夏、秋季间种玉米。春玉米在麦冬栽后第2天,每隔5行麦冬间种1行玉米,株距50厘米,出苗后每窝留苗1-2株,以1株为好,立秋前收获。大暑前,又在麦冬其它行间,每隔5行麦冬间种1行秋玉米,秋分收获。冬季和初春,正值麦冬块根生长时期,一般不间种作物,以免影响麦冬产量。浙江麦冬行株距宽,生长时间长,间种作物多以西瓜、大头菜、红葱、夏玉米、蚕豆等为主。一般在第1、2年间种。第3年不再间种,以免影响麦冬产量和质量。2、中耕除草栽苗半个月左右,应除草1次,并松土深约3厘米。5-10月杂草生长旺盛,每月须选晴天除草并浅松表土1次。3、施肥四川一般追肥3-4次。第1次在7月,每亩施人畜粪水1200公斤,加腐熟菜饼25公斤。第2次在8月上、中旬,每亩施人畜粪水1500-2000公斤,加腐熟菜饼40-50公斤,火灰75公斤。第3次在11月上旬,每亩施人畜粪水1500-2000公斤,加菜饼25公斤,火灰75公斤或过磷酸钙20-25公斤,第4次在栽种后的第2年2月下旬,每亩施猪粪水2000-2500公斤,加尿素5公斤,过磷酸钙7公斤,氯化钾5公斤。浙江施肥与四川略有不同。有"早施发根肥,重施春秋肥"的习惯。麦冬栽种半个月返青时,结合抗旱,每亩施清淡人畜肥700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促进早发根、多发根、分蘖早。7月后每亩施人畜粪尿1200公斤,加过磷酸钙15公斤。春、秋两季是块根膨大、大量分蘖时期,应重施磷钾肥。3、9月各施1次,每亩施过磷酸钙50公斤或饼肥100-120公斤,人粪尿1200公斤,草木灰150-200公斤。以后每年施肥2-3次。4、灌溉立夏后天气渐热,水分蒸发量大,应及时灌水。冬春发生干旱,要在立春前后灌水1-2次,促进块根生长。夏季雨水集中,应及时排除田中积水,防止高温多湿发生病虫害,影响生产。病虫害防治:1、病害黑斑病:病原菌为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危害叶片。病菌在种苗上越冬,年4月中旬开始发病,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发病很快,成片枯死。防治方法:选用叶片青翠、健壮无病种苗;发病初期,于早晨露水未干时,每亩撒草木灰100公斤;雨季及时排除积水,降低田间湿度;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苗5分钟或大面积喷雾。浙江产区在发病严重时,割去发病植株的地上部分,使之重新抽苗。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在广西全年均可发生。主要为害根部。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有条件的地区可水旱轮作,避免与烤烟、紫云英、豆角、芋头、红薯、瓜蒌、罗汉果、白术、丹参、颠茄等作物轮作;选用无病种苗,剪净老根;选用抗病品种;进行土壤消毒。2、虫害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危害根茎。防治方法:与水稻轮作,经水田淹水,一季可全部消灭;或以农药用常规方法毒杀之。

麦冬种植方法

麦冬,主要采用分株繁殖;结合收获麦冬,随收随种。麦冬因各地栽培年限不同,收获时间也有所不同。一般在栽后第3年、或第4年的4月下旬~5月上旬收获。

麦冬喜温暖湿润,降雨充沛的气候条件,才能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气温15~25℃,低于0℃或高于35℃停止生长,生长过程中需水量大,要求光照充足;尤其是块根膨大期,光照充足才能促进块根的膨大。

以上就是关于麦冬种植的相关介绍,一般可亩产干麦冬150公斤左右,高产时达250公斤。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